25年老品牌被轉賣 昔日巧克力老大經歷了什么
世界五百強中糧集團旗下的巧克力金字招牌金帝,市場占有率曾位居全國第二。由于中糧集團以6.1億元把金帝賣給華高置業(yè)公司,昔日的巧克力老大金帝慘遭拋棄。
金帝曾在國內巧克力市場輝煌20余年,在品牌老化,創(chuàng)新不足,加上轉型失敗,曾經的銷量冠軍最終被轉賣。金帝的遭遇,意味著國產巧克力陣營的最后一面大旗倒下。
金帝巧克力
25年老品牌,淪落到被轉賣
1990年,中糧國際及BVI投資創(chuàng)建深圳金帝食品有限公司。金帝算是土生土長的深圳合資品牌了,最初的那幾年一直是全國巧克力銷量冠軍。
2001年金帝被并入中國食品,成為上市公司旗下的休閑食品板塊。這之后,金帝主創(chuàng)團隊陸續(xù)出走,外資巧克力品牌不斷進入。
金帝曾憑借“情人節(jié)禮品”的精準定位,以包裝差異化和撇脂定價,加上廣告宣傳,一度成為行業(yè)第二,直逼德芙的領導地位,成為國內巧克力品牌中唯一能和國際巨頭抗衡的品牌。
2006年,金帝以27.81億元的品牌價值,位居中國500個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224位。毫無疑問,金帝曾是糖果企業(yè)的老大,如今卻在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。
2015年,金帝迎來四連虧,銷售額同比下滑9%。中糧集團以6.1億元把金帝賣給華高置業(yè)公司,25年老品牌金帝,淪落到被轉賣的命運。
近幾年中國巧克力市場年增率都在10%左右,前景誘人,國產巧克力老大反而倒下了。從此,在振新民族品牌的道路上,巧克力行業(yè)深陷迷茫。
國企內部改革,金帝被邊緣化
1991年,金帝巧克力上市,市場占有率曾位居全國第二。中糧金帝員工總數(shù)最高峰時700-800人。自今年3月開始,金帝大量裁員,而如今削減至只有100人左右留守。
就在金帝擴張勢頭一派大好的時候,中糧內部的一場改革,讓金帝增長的勢頭戛然而止。金帝開始被邊緣化,慘淡經營,重組也變得無望。
金帝有著20多年的名氣,一直是國產巧克力中的老大。由于這幾年的動蕩,使得這個品牌大為受損。對于母公司中國食品來說,金帝的營收貢獻微不足道。
2015年,金帝上半年貢獻營收1.98億元,銷售額同比下滑9%,僅占整個中國食品集團板塊1.3%。中國食品自然不會在金帝身上投入更多,反而被視為包袱,金帝的地位越來越被邊緣化。
從2011年開始,金帝業(yè)績連續(xù)四年下跌,幾次調整卻沒有獲得逆轉。最終,國產巧克力第一品牌金帝,被華高置業(yè)公司以6.11億元收購。這意味著金帝巧克力這個有著25年歷史的品牌即將消失。
外來品牌入侵,團隊陸續(xù)出走
2001年,金帝由合資變?yōu)閲。由于企業(yè)性質的改變,團隊成員陸續(xù)出走,加上外資大量進入,金帝市場占有率開始出現(xiàn)下滑。
隨著外資巧克力品牌不斷進入中國,尤以德芙、吉百利、好時、費列羅等為代表的強勢品牌金帝也感受到來自外部的壓力。
自2005年開始,外資在華的投入逐漸加大,這對定位高檔的金帝來說,非常不利。金帝淡出國內巧克力市場第一陣營的危險日益增加。
為了加強品牌認知度,謀求主營業(yè)務多元化,金帝高調進軍傳統(tǒng)糖果行業(yè)。然而糖果業(yè)務未見起色,巧克力市場地位也下滑至德芙、吉百利、好時之后,位列第四。
2006-2008年間,金帝依靠情人節(jié)禮品裝打市場,業(yè)績有所好轉,但由于國企的通病,下滑頹勢依然兇猛。從2011年開始,金帝迎來了“四連虧”
只知道玩“價格戰(zhàn)”,拉低品牌價值
特價促銷是金帝的市場運作常用手段。為了能在每年的10月份開始常規(guī)產品的推廣,每年的8-9月份就變成了處理產品庫存的階段,所有產品3~5折銷售,對經銷商實行補貼。
由于對經銷商嚴重壓貨,每年處理庫存產品就會遭受重大損失。金帝損失的不僅僅是財務收益,更深層次的是品牌價值的嚴重損失。
金帝的品牌核心價值:最好的巧克力送給最愛的人。價格促銷讓消費者對金帝品牌的聯(lián)想大打折扣,把打折的產品送給最愛的人,任誰都不喜歡。
金帝的特價促銷手段無疑是對自身品牌的傷害,偏離了金帝的品牌定位。金帝的營銷手段以推為主,缺少對消費者的拉力,形式主要以買贈加特價,價格營銷為主。
“廉價”成為標簽,品牌形象受損
在新產品推廣方面,金帝并沒有針對顧客需求的市場細分,沒有著眼于品牌大局的推廣策略,更加沒有系統(tǒng)的營銷推廣方案,只有價格策略。
比如36克榛仁夾心巧克力蛋卷珍愛產品,只有在超市消費一定金額后加一元便可換購。這種簡單的價格促銷只會使品牌貶值,消費者對金帝品牌的認知就是“廉價”。
金帝的品牌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不到位,缺乏系統(tǒng)的品牌戰(zhàn)略管理,整個營銷活動都是為了銷量而開展,只顧眼前利益,卻不知道品牌價值天天在降低。
品牌是消費者選擇商品的重要標識,由于金帝的品牌戰(zhàn)略不到位,品牌形象日益低下,無法體現(xiàn)和傳遞品牌實力。產品“賣不動”,導致整個金帝體系陷入惡性循環(huán)。
國產巧克力品牌任重道遠,未來在哪里?
作為國產巧克力“一哥”的金帝被出售,意味著國產巧克力陣營的最后一面大旗倒下。國內品牌該如何發(fā)力,才能在巨頭林立的市場中活下去也是眾多品牌要思考的問題。
如今國內巧克力市場日漸火熱,像一塊有待發(fā)掘的金礦。而巧克力原材料可可脂在國內的生產廠家卻寥寥無幾,大部分依賴于純進口。
每年受限于產量等因素,價格波動較大,價格更是一路飆升,行業(yè)人士感慨,“進口可可豆價格已漲到3萬元/噸,比2007、2008年翻了2倍多。
此外,國內品牌從設計、包裝到宣傳都在模仿國外品牌,近幾年國內品牌就因模仿吃了大虧。
2003年,費列羅以商標仿冒為由,多次起訴江蘇梁豐食品集團,獲賠50萬元。
2009年,瑪氏公司以侵權“MALTESERS”商標為由,起訴福建雅客,索賠50萬元。
2015年,費列羅投訴金絲猴“巧費羅”侵權,最后獲得193萬元的天價賠償。
這種做法,一方面賠了錢事,另一方面給用戶心中留下了“山寨巧克力”的印象,對品牌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。
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(yè)協(xié)會理事長朱念琳表示:國內廠商原輔料完全依賴進口,無法對上游產業(yè)鏈形成整合,本身又不具備品牌溢價能力,“成本高、賣不出價,在市場中必然會被淘汰!
如今,國內巧克力市場的轉型與升溫已成趨勢,國產巧克力品牌任重道遠。徐福記、金絲猴、金帝這些品牌已經倒下,其他品牌如何能存活下去也變得不得而知。